找房生活记

谁动了业主的购房信息?买房看房引来各种电话骚扰

谁动了业主的购房信息?买房看房引来各种电话骚扰房产问答
回答时间
2018-12-29 05:31
房地产知识

精选回答

装修公司骚扰电话


买新房搬新家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件高兴的事情,然而自购房那天起,无休止的各种骚扰电话却打破了业主们日常的生活。相信不少看过房、买过房的业主都接到过卖房、装修、电器、家具,甚至是办理信用卡的推销电话或短信,经常接到不同的电话,这就成了骚扰。

业主的隐私是如何被泄露的?开发商、代理商、银行等多个可能“泄密”的渠道都声称自己实施了严格的资料管理,并不存在泄露信息的可能性。而相关专家和律师也称,由于获取证据较困难处理比较棘手,因此特别呼吁企业自律,同时也提醒市民要理性处理积极取证。

新房刚入手骚扰电话就来了

今年8月底,市民杨先生接到了新蒲新区的新房,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并准备近期着手装修。然而,接到的一个电话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个女的,自称是附近一个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问我有没有意向出租或者出售房屋。”杨先生购买这套房屋是打算自住的,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中介机构登记过有关信息,因此这个“不速电话”让他感到非常意外。

“她首先是询问我是否要出租,接着又问要不要出售”。让杨先生感到意外是对方对自己信息的掌握程度,“她不光有我的手机号、我的姓名,还清楚知道楼盘名称、户型、接房时间等。”杨先生不由感叹,“太没有安全感了!”。

杨先生怀疑是不是开发商把信息泄露给了中介,记者电话联系了该楼盘售楼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开发商不会把业主的资料泄露给别的公司。“业主在买房过程中,要经过登记、贷款等多个程序,大部分程序都会填写个人资料,很难判断信息是在哪个渠道出现泄露的。”该工作人员说,即使是他们公司内部人员自己买房,也经常会收到装修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

购房经历多渠道谁都有可能泄密

信息被泄露的业主坚信最大可能是开发商的内部员工泄露了信息。有市民则坦言:“虽然说有关机构比较可靠,但不排除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有些则认为资料在有关机构都有备份,不排除有泄露的可能。

不少楼盘的销售经理都声称自己的员工不可能私自泄露客户信息,可能是装饰公司的人在客户看房时,暗中记住了资料本上客户的联系方式。

“业主在购买房子的过程中,从看房签订意向到随后签合同、银行贷款、物业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泄露。”这些销售经理均否认客户信息是由开发商泄露的。

而住建部门和金融部门也肯定自己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会从他们那里泄露。据从事房地产营销多年的张先生介绍,楼盘销售人员流动性都很大,素质参差不齐,也不好管理。此外,由于售楼部大部分人员都可以很容易地拿到业主的联系方式,因此,业主资料的保密性确实不高。

南部新区一楼盘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客户资料泄露在房地产行业是常有的事,很多人都见怪不怪了。“也有可能是个别素质不高的业务员所为,一些业务员与装修公司、中介公司都有私交。”这位工作人员说,开发商一般会要求业务员对顾客的资料保密,但并没有明文规定,大部分时候靠业务员自律。虽然他们之前也接到顾客的投诉或是询问,但因为这些资料接触到的人太多,泄露渠道多到防不胜防,根本无从查起,所以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记者还了解到,正是由于开发公司或者装修公司的销售人员流动性很大,从这个公司到另外一个公司,“老东家”与“新东家”的员工互相都能“称兄道弟”,为了所谓的“资源共享”,都会把市民的信息进行“互通有无”。一位曾在某装饰公司做过销售的周小姐就向记者说道,客户信息“互通有无”在业内其实是公开的秘密,而且这种信息绝对不是独家的,每个装饰公司都有自己的渠道获得各大在售楼盘的客户信息,往往会采取资源共享或者筛选后打包等形式进行流转。

企业需自律业主要理性

有业内人士说,业主购房信息被泄露在各大楼盘都普遍存在,但在现实中要找出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比较困难,因为购房涉及了销售、按揭、登记、备案等多个流程,相关联的公司除了开发商,还有代理公司、银行等各个机构企业,哪个环节都有泄漏出业主信息的可能。

目前对于业主来说,并没有证据表明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再加上泄露的是个人信息,不涉及商业秘密,所以寻求诉讼解决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找到了证据,可以进行侵权诉讼,但结果也未必理想。电话骚扰造成神经失常、工作丢失的可能性较低,最多会比较烦恼,所以就算诉讼成功怎样赔偿也是一个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如果未经本人同意,擅自泄露他人隐私,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购房者的电话、住址以及所购房屋的具体情况都属于个人信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面对这样的情况,业主签订购房合同时,不妨留个心眼,要求附加上个人信息保密条款,以此来约束售楼处一些工作人员以个人行为出卖业主详细资料的可能。目前看来,只要一些家装公司掌握了一部分业主资料,则可能将这部分信息转卖给其他公司,这将造成业主的个人信息肆意传播,最终对业主造成骚扰,商家将相关公民的信息进行泄露,实际上违反了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开发商首先是自查,看是否在工作流程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并与业主约定发现问题怎样处理,没有又怎么办。当然,就算没有出现问题,开发商也要在工作流程和自律方面加强工作,以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至于业主要理性处理,接到骚扰电话要严正拒绝,一旦找到相关证据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当然,如果没有证据,也不要谩骂哪一方。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如今智能手机得到了普及化的应用,业主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一些诸如来电防火墙的设置,对于一些陌生来电进行技术上的过滤,以免被反复骚扰。

《地产周刊》也希望更多的商家要引起注意,当消费者选择你的时候,肯定都是出于信任的角度,才会把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如果随意泄露,造成的不仅是消费者受到接连不断的推销困扰,更会有损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失去忠实客户。
本网页内容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对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如您认为需要修改或删除,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