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生活记

民主巷18号曾公馆,儿时那个泛着书香的小院

民主巷18号曾公馆,儿时那个泛着书香的小院房产问答
回答时间
2018-04-23 20:49
房地产知识

精选回答

儿时那个泛着书香的小院


冯再光

有个小院经常出现在我梦里。它让我怀念,是因为那里的一群至今关系都非常密切的发小以及发小之间的故事。

小院在绵竹城内,当初叫“民主巷”18号,曾经居住了18户人家。孩提时期听老人讲,这个院子原叫“曾公馆”,曾经是一位曾姓“国军师长”的豪宅。1949年改成平民居住区,于是,很多不相识的人搬进院子成了邻里,随后,又有人迁离或搬来。

待我长到六七岁时,知道了院中邻居阶层不同,有工人、干部、手工业者及教师等家庭。然而,与我年龄上下差别不大的孩童都不把家庭背景看得太重。由于同饮一井之水,天天在院里玩耍,我们很快混熟并接触密切。一本小人书也经常传来传去,谁有一本好书,那更是不得了,除先睹为快外,还在童群中炫耀,谁要借阅,必须排队等待,并规定还书时间,以便继续传阅。这样一来,我们在15瓦电灯下熬夜看书已成家常便饭。看书写字,似乎是小院孩童的主流习惯。如今回想起来,这种习惯的形成好像没人引领,好像又有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意味,但是,一切都非常自然。

小院有个小院坝,院坝一侧还有一个长满牵牛花的小花园。晩饭后,我和发小们都喜欢把板凳搬到花园旁,然后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屋外光线好,聚在一起还可以相互请教戓讨论。做完作业后大家又开始弄“业余爱好”,黃二哥、炳忠哥、昶哥吹竹笛,我的哥哥拉二胡,我大姐和辉姐边弹三弦还边唱歌,后来又多了几把小提琴……看到中建弟摆出摊子练字习画,也常凑近一起涂鸦。

昶哥的父亲朱老师是教语文的,周末从乡镇学校回到县城,总喜欢给院子里的小孩讲一些故事,其他老师也不示弱,时常把烂熟于心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于是,赵子龙大战长坂坡、三打祝家庄等精彩故事又吸引我们到处去找《三国演义》《水浒传》……

大院的人都喜欢相互帮忙,有些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每逢挑水(全院就一个水井)或搬运蜂窝煤时,几个小朋友责无旁贷就为老人把活干了,老人们也不用说谢,因为我们家长有时不在家,他们会叫我们去吃饭。至今忆起,心里都暖融融的。

童年时光流逝得很快,我们好像什么知识都没学到都慢慢长大了。随着各家的生活变化,发小们也各奔东西,各自开始了另一种生活……起初,这种情谊没有衰减,久别相见,总是又拥抱又开玩笑。然而,后来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缘故,院子里的儿时朋友见面机会少了。

不久前,我联系上了中建。尽管我和他大约有十五六年未见面了,然而发小之间那种亲热度仍丝毫未减。他听说我搬至德阳居住,便专门安排盛宴给我“接风”。席间,我们自然而然谈起了我们儿时的那个小院,谈起了小院里跟我们年龄上下差不大的伙伴及小院当初的一些有趣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们有了一种发现,这便是:从那个小院长大的孩子,无论现在从事何种职业,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从小喜欢读书并坚持至今,且个个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上都有一定造诣。这让我们不由感叹!

于是,我们约定:和那些发小联系上,找时间一起去那个印刻我们童年记忆的小院看看,不仅是为怀旧和友谊,也为那熏染过我们童年的书香……
本网页内容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对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如您认为需要修改或删除,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