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生活记

楼市调控新政,呵护刚需的苦心你看懂了吗?

楼市调控新政,呵护刚需的苦心你看懂了吗?房产问答
回答时间
2019-01-08 05:38
房地产知识

精选回答

楼市调控新政下二手房市场还涨吗


租不起价钿,也没有时间打理,发小最近刚把古城区的老房子卖了。没几天,楼市新政出来了。说不定就是卖在最高点了,发小心里挺美。

有钱别闲着啊。他跑到银行一看,保本理财收益实在太低,财富管理中心的头头劝他先存几个月等等看,有好的产品马上通知他。出了银行大门,他就打电话,让我给点投资建议。

虽然我很久没有和银行打交道,以前积攒下来的那些金融知识还算够用。我解释给他听,降息周期,市场不缺钱;经济下行,好项目凤毛麟角,所以理财收益只会更低。不过,在银保产品系列里有一种趸缴的定期寿险,到期给付外加部分手续费,收益远远超过普通的保本理财,不妨一试。然而银行的朋友却告诉我说,保监会3月份发文了,这类产品已经被叫停了。好吧,对于我这位只相信银行理财的发小,我实在是给不出什么投资建议了。

要不,去无锡买套市中心的房子?那里算是个价值洼地,等将来房价涨起来了再出手嘛。这当然是句玩笑话。

眼前的楼市正处在风口浪尖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限购”,省内各城市“限贷”。本轮楼市调控目的是防止一线楼市过快上涨,打击过度投机。一线楼市是否就此转势,这几天专家大V们露脸解读评说一番后,观点一致:看看再说。其实,这个道理但凡开车的人都明白,踩刹车后,汽车还会惯性前行;同样道理,本月上中旬楼市交投火爆,下旬出调控政策,3月份的成交量价恐怕还会惯性冲高,要判断楼市趋势,没有半年的数据,谁都不敢妄言。

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楼市调控新政已经动摇了“看涨”预期。

据媒体报道,新政首周楼市降温明显,以上海为例,部分“日光盘”消失,二手房市场有房东连夜降价抛售。在我身边,不少朋友也不淡定起来,见面就问“房价会不会跌”。仅仅半月前,我们吃饭的时候还在探讨是否会涨到50000元/平米,并为了荒谬的“楼市崩盘论”争个面红耳赤。

我很清楚知道绝大多数这样的提问,无需回答。在提问者的心中,“看涨”的心理预期已经动摇了;“投资”这个选项,早就被否决了,涨得太高太快,谁都怕成为接盘侠。退一步讲,即使房价不幸下跌,他们也不可能把住着的房子卖掉。

楼市到底有多疯狂?我身边的例子很典型。一个女同事,改善住房换套大的,根本没有首付的资金压力,不过还是把老房子卖掉了。几个月后接到房产中介的电话,已经卖掉的房子在成交价的基础上涨了200万。于是,我同事因为没有坚决地反对卖房子而被郁闷的家长埋怨到现在。另外一个纯粹刚需,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准备筑巢引凤的,看中了商住综合楼里的二手房。草签当天,卖家突然提出要加价20万,小伙子唯有望房兴叹。最近一段时间,这样的例子不鲜见,反正房子抢手不愁卖,违约金可以由买家承担嘛。

历史经验表明,楼市太疯狂,刚需被伤害,调整就不远了。

最典型是2008年。2007年11月国房景气指数到达顶点,2007年12月万科旗下项目普遍降价。2008年一季度末,楼市出现拐点。楼市就此低迷了整整两年才有起色。

事后分析,2008年楼市转势,病根在于2007年楼市疯涨。2007年全国“地王”频出,地价飞涨传导到楼市,加重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全国各地“楼王”频现。最终购买力过度透支使得市场渐渐显露疲态,成交量萎缩。2008年初,新华网的一项样本近两千人的调查显示,过半数人对买不买房问题持观望态度,还有超过30%的人根本就不考虑买房。这表明,在当时过高的房价已超过市场所能承受的临界点。

上周,新华社刊发了一系列楼市调查的稿件,其中特别指出,本轮一线楼市过快上涨,使用杠杆的投机资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指出,疯狂投机不仅挤压和逼退了刚需,更在高杠杆游戏中暗中累积出金融风险。

以史为鉴。为了避免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急速转势,当下的楼市调控新政显得尤为必要。

本周末,央视财经频道说楼市,财经评论员马光远给出了“让投资性买房行为让位于刚需买房者”的观点:“在整个政策完善的过程中,考虑怎么样把行政性调控逐渐(让渡)给市场化,让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不受限制,而把那些炒房的、投资的,排到第二位。”

深以为然。

责任编辑:苏州房产网

徐竞
本网页内容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对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如您认为需要修改或删除,请联系我们处理。